實木毫無疑問地已經替代板式成為當下家具市場中最為追捧的產品,不禁想問,這究竟是消費者的意愿,還是生產廠商的集體引導?
回憶起多年前結識的一位經銷商朋友,2005年左右踏入家具圈子,經營一個知名板式家具品牌起家,不到三年時間,在當地成為響當當的家具經銷帶頭大哥。一次偶然機會,介紹了一個廣東的實木小品牌給其代理,僅一年時間,這個實木品牌的銷售額居然達到與其代理的知名板式品牌不相上下!觥籌之間,此朋友又發(fā)感慨,說我板式賣100萬,幾個財務人員整理單據都要花上一整天,這實木可好,100萬下來不過二、三十單,一個財務人員半天就搞定!
時至今日,這位朋友早已把重心放到了歐美式產品上去,貌似最近到處在打聽一些不知名的“全實木”歐美式家具,尤其是一些外貿轉內銷的新牌子,看來這家伙已經完全忘記當年“板式大王”的稱號,變?yōu)?ldquo;實木癡”了。個案雖不能說明所有問題,但也折射出經銷商群體的一種心理,即用最輕松的方式獲取更大的利潤——而只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,方能滿足這種需求。
毋庸置疑,家具生產廠家的心態(tài)必然同經銷商一致,他們當然希望形成更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導向,其必然更加符合其經營的利益——而這是消費者的需求所致么?
不可否認,實木優(yōu)良的特性決定了其成為最好的家具基材之一;環(huán)保話題在被諸多媒體放大后,讓人們對家具安全憂心忡忡;收入水平的提升,亦讓更多的人群能夠消費起更高價格的家具——只是,消費者基于模糊意識中的片面認知,恰恰成為了那些目光敏銳的廠商最好的營銷切入點。
顯然,專家們如何呼吁板式家具的優(yōu)良特性,不太能被消費者理解,廠商就更不會買賬。一時間,人造板這種曾經被稱之為家具制造革命性轉折的因子,變得尷尬萬分,唯一能使其生存的基石,無非就剩下更低的價格。實木并不出現在當下,卻又一次改變了家具市場的格局,我們無法稱之為一次材質革命——因為它根本就沒有本質的創(chuàng)新,如此令人費解的現象,莫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的又一次表達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