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張嬰兒床動輒就上萬元、國產“進口家具”身價也是上百萬元……如今的家具價格越來越不“親民”。某廠家負責人稱,一套進價2萬元的沙發(fā),在商場往往標價是10萬,甚至是10多萬。消費者在看到價格標簽之后,通過討價還價,感覺砍下一半已經非常成功,大有勝利的滿足感,孰不知經銷商還有一倍多的價錢可以賺。
行業(yè)人士認為,價格虛高的根源除了消費者的崇洋心理,有時候定價低了沒人買賬,定價高了反而能吸引顧客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具行業(yè)普遍偏高的“進場費”。家具定價的水到底多深?一般的消費者無法得知。
家具價格如此虛高,不禁讓消費者反思,家具定價的標準究竟是什么?這就讓消費者更加向往家具價格的透明化。在這種情況下,也有家具企業(yè)適時而動,力求一套完整且公開透明化的家具價格標準。以連天紅紅木家具為例,這家企業(yè)以
“按斤論價”為其營銷理念,并且每月都會主動公布其家具各種材質的價格。如果原材料價格上升,也會提前向消費者告知調價的通知。在制定家具價格標準時,以原材料價格加上人工、物流等其他成本,在當前家具行業(yè)價格體系混亂的情況下,將價格透明化也算是一個進步。而“按斤論價”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“攪局者”。